您的位置 首页 娱乐
直播广告位

访纸房,想子房

6月3日早上8点,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20多人冒雨前往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考察采风。还好,车到纸房…

6月3日早上8点,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20多人冒雨前往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考察采风。还好,车到纸房,连夜的雨也停了,接下来的天气还很好,天阴略有阳光,不冷不热,正适合漫步观光游览。

访纸房,想子房

访纸房,想子房

2013年8月,历史文化研究会就组织过到枫香镇考察,去过清坑、土坝、苟坝、花茂等地,就没去纸房。现在才知道,纸房是距枫香镇最边远的一个村,地势偏高,生态好,贫困的帽子最后摘掉。当年我们在花茂一带,已经身临其境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欣欣向荣面貌,特别是民宿一块,给人的印象很深。经过电视连续剧《花繁叶茂》的宣传,花茂更出名,纸房与花茂关联的一些剧情也留给了观众深刻的记忆。

访纸房,想子房

访纸房,想子房

这一次考察采风的感觉,纸房相对海拔较高,山高林密,古洞幽深,溪水奔流,盐道迤逦,有古法造纸遗址,有红军长征遗迹,还有老百姓施救红军伤员的侠义壮举。一个山间小村落,纸房的文化元素具有多元性,从其百家姓的文化宣传看,更有凸显其居住特点的历史包容性。

访纸房,想子房

走到马王洞,仅从洞口看那尊巨型钟乳石,不像马,倒像太白金星。引路人说要进到洞里回看才像马,可是因为下雨,梯步湿滑,我们没有进到洞里,没有亲睹马王爷的真容。不过因为连夜大雨,从洞下涌出的洪流湍急,在山间小溪奔流,也是清新的风景。

访纸房,想子房

纸房小学的建校史已有八十年,近些年几经改造,有模有样,但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学生少,办学资源闲置,办学效益不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乡间人员外出务工,纷纷在外买房,学生往外择校就读,乡间村小生源自然萎缩,再往下,就是闲置的趋势,村里应该利用其校舍场地资源,用作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不管用于哪一类的教育,都是服务当地,眼下就是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功能作用。

访纸房,想子房

纸房村因为纸房得名,这里是山间,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造纸历史悠久,就是到了建国后,个体作坊合并到农业合作社,后来发展为纸厂,在遵义县还小有名气。现在纸厂不存在了,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的生产技艺犹存,因为环保的制约,恢复生产是不可能了,文化积淀的影子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访纸房,想子房
这里的古盐道保护很好,我们在林木葱茏的盐道步行体验,亲身感受盐道的崎岖古朴,配合纸房的生产兴业,可以想见那时的纸房在山间一隅之地,人丁自然兴旺。

这里是红军五过纸房的地方,中央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和中央纵队均经过纸房,并且还是一军团和中央纵队的驻地。也就是说,中央红军长征的所有序列部队都转战过此地,一个小小的纸房,联想到古盐道,可想而知,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发生的战斗也十分激烈。这里的民风十分淳朴,老百姓搭救了遭国民党部队伏击与主力部队失散的红军,并且护送红军伤员到黑脚岩山洞养伤,在平安乡乡长牟直卿的保护下,红军伤员躲过了国民党兵的追杀,纸房村为中国革命的贡献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特殊篇章。

我们看到的红军坟,是因为修路需要新迁的坟茔,坟堡看上去虽然大,但是周边杂草丛生,就连进出道路都不明显,一点都不显庄严肃穆。这里的红色故事这么典型,看来有关方面对此重视的意识明显欠缺。

访纸房,想子房

一天的采风活动在纸房村里吃了两餐饭,都是在同一家农家乐,乡间饭菜,本土味道,虽然可口,但是据说只此一家,未免单调,说明乡间旅游并未发展起来,更不要说民宿带动。

子房村第一书记鄢镣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但看他的姓名,你就会觉得奇特。“镣”字释义:1、套在脚腕上使不能跑的刑具。2、古代称美好的银子。“镣”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脚镣、镣铐,含有禁锢之意;至于美好的银子,一般不为人所知;更少见用于人名。而鄢镣阴差阳错的职业就是监狱干警,名字与职业相符。鄢镣被遵义泥桥监狱选派到子房村任第一书记,一干就是几年。无论春夏秋冬,他都身披红马甲,背上赫然印着“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枫香镇子房村驻村第一书记鄢镣”字样,亮明他的身份,表明自己与村民同在的决心干劲,人到哪里,把自己宣传到哪里。脱贫攻坚的工作本已告一段落,但是他仍然申请继续留下,继续融入乡村振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作风着实让人感动。他身穿的这件红马甲,已是子房村的一道风景,有这样的好干部在子房村工作,这是子房村村民的福祉。

踏访纸房,我骤然间想到了辅助刘邦成就帝业的张良张子房,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现在的枫香纸房也需要这样的谋划大师瞄准脱贫攻坚后的纸房立足乡村振兴、乡间旅游好好策划规划,抓住一点,带动其余。对外宣传固然重要,但是还是要立足自身的发展。有些可做的事可以先做起来,比如红军五经纸房,可以设置路标,指示红军部队序列经过的方位,红色的味道自然浓郁。包括盐道,包括 乡民救助红军伤员,同样可以有标牌指明方向,这样,纸房村到处是路牌,花小钱,仅此一项,就可以把纸房村的文化氛围营造起来。

2021.6.22

访纸房,想子房

作者简介:

彭一三,1955年生,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过银行职员、中学语文教员、教育、文化行政部门公务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原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遵义市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顾问,遵义师范学院、遵义电大、贵州新华电脑学院客座教授,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散文、评论作品多篇在全国、省市获奖,著有散文、评论集《生活的圈子》(四川人民出版社),主编纪实文集《红花盛开的地方》(贵州人民出版社),参与主编纪实文集《我的高考 我的大学》(西南交大出版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88507740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83068703@qq.com

https://m.weibo.cn/u/7380102009?from=10B5095010&wm=9856_0004&sourceType=weixin&uid=738010200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